近日,A股連續多日火爆,多位網友反映稱,25日收盤前,多款交易軟件出現卡頓甚至崩潰的現象,有客服回應稱“服務器因故障或因容量過大,正在緊急擴容”。當下,面對此類多發事件,每一位 CTO 都會思考在 IT 層面如何更安全、快速、經濟地實現架構優化。今天,我們對話有孚網絡 CTO 臧云峰,了解金融背后的云計算力量。
Q:多個股票交易軟件出現了卡頓甚至崩潰的現象,您覺得發生這個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對于短時間內交易量突然放大而導致交易軟件卡頓,有兩個數據是有可能大幅度增長的,一個是在線人數,另一個是單人的操作頻率。在近期股市大幅震動的情況下,大家對數據的關注度提高,在線關注的人數會增多,之前幾天看一次或者一天看一次,現在則一天看幾次;而且,看的人多了,操作以及交易的次數也會提升。兩方面數據疊加在一起,呈幾何級數增長,難免會出現交易卡頓甚至崩潰的現象。
當然,這種成倍數增長的情況肯定不是經常發生的,如果經常發生,各公司一定是有應急預案的。這就好比我們修水壩時,我們考慮到了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情況,但今天遇到的是一個百年一遇的情況,所以交易卡頓甚至崩潰的現象難免會發生。
Q:對于突如其來的流量暴增導致的故障,企業難以快速應對,臧總認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A:其實現在很多東西都在互聯網化,包括金融行業也有著互聯網化的趨勢,像銀行業有了手機銀行、券商有了炒股軟件、保險業則有很多投保的 app 或者小程序等等。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業務互聯網化外,其實管理、運營包括運維方式也要以互聯網化模式去匹配。否則就容易出現現在這種“水土不服”的情況,以互聯網化的模式做業務,卻沒有用互聯網化的思維和應對策略去規劃及運營整個業務,相互匹配不上,就容易出問題。
Q:從技術層面看,您覺得怎樣才是互聯網化的應對策略?
A:技術層面的互聯網化,第一個就是云,我們要用云的方式去思考這個問題,包括彈性縮擴、分布式部署、容災等,其實這些都是資源云上部署的優勢,資源可以和業務需求完美結合,pay as you go。
針對今天我們討論的事件,其實金融行業對安全合規上面是有其特有監管要求的,金融機構多多少少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私有云。但私有云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其縮擴的范圍或者說邊界會有比較大的限制,金融機構自己的私有云所提供的資源,可能只能滿足95%甚至是99%的可能性,但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是那1% – 5%。
這種情況下,我們推薦客戶通過混合云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而面向金融企業,我們尤其推薦專有+私有的混合模式。基于金融行業特殊的行業屬性,其資源是不能放在公有云上或者說底層的基礎設施是不能夠共享的。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可以以自己獨立的私有云為主,以我們所提供的獨立池化的專有云為輔,將兩朵云打通后,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專有云池內資源滿足客戶的彈性縮擴要求。而且像前面所說,這是一個pay as you go的付費模式,多數情況下是無需支付太多費用的。
私有云資源擴充的范圍有限,公有云則存在安全性問題,現在專有+私有的混合模式,既保證了安全性,又滿足了時間要求,是一個兼顧安全與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Q:云解決了資源可擴充性問題,那么資源的部署時間及流程問題,是否有好的解決方案呢?
A:資源的擴充和部署,有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架構的容器化部署,這樣可以直接滿足資源的縮擴性要求;另一個就是在企業架構還屬于傳統的分布式部署時,可以通過第三方的自動化運維平臺來實現這個功能。
在這里,我就要推薦一下我們的有孚藍鯨自動化運維平臺了。客戶可以基于有孚藍鯨,實現資源的快速部署和彈性縮擴,同時還可以基于業務視角對應用進行有效的管理,如環境部署、自動化監控、故障自愈等功能。而且,有孚藍鯨支持混合、多云模式下的統一集中管理,所以不論是私有云、專有云,或者客戶在其他平臺上開通的云資源,都可以集中在我們有孚藍鯨的平臺上進行管理和操作,這樣將所有資源整合在一起,研發運維實現一體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運維效率,減少資源的部署時間和流程。
在采訪的最后,臧總表示,雖然此次采訪針對的是金融業務互聯網化場景,但其實各行業的互聯網化趨勢都在加強,上述問題及方法可以為各行業的互聯網化企業所借鑒:互聯網化的業務模式,一定要以互聯網化的思維和應對策略去規劃及運營整個業務,此時,云上部署是企業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