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發展,多云策略成為企業IT系統構建的主要選擇。即使單個云服務商在功能層面上能夠滿足企業需求,企業仍愿意同時使用多個云服務商的服務。
多云,顧名思義就是同時使用兩種及以上的云計算資源部署模式。企業可以將核心機密的數據部署在專有云或數據中心上,將普通大數據和邊緣業務部署在公有云,通過專門的多云管理平臺統一納管,在保障核心數據的同時節省了成本;同時,企業還可以選擇將數據同時上傳到兩家以上的云計算供應商作為數據備份,云廠商都是獨立運營的,這將大概率消除因電力供應商、網絡提供商或內部運維誤操作等帶來的風險。
利用多云的優勢,應對企業內部不同業務部門各自的應用程序或是同一業務在不同地區的IT服務需求,可實現前后端分離、業務分離部署、數據互為備份,大大增強高可用能力。
然而企業在多云戰略落地的過程中依然遭遇了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資源納管不統一。由于云服務商管控方式各異,導致使用者被迫多線作戰,需要付出較高的學習成本;同時,大量重復、繁瑣、耗時的日常運維工作導致運維效率降低,比如運維工具軟件部署、健康檢查、系統備份、文件分發、基線巡檢等均依賴不同的工具手段。
二、傳統運維交付效率遭遇瓶頸。運維工具之間數據不互通,OA、郵件等企業流程與云流程脫節,業務部門決策直接傳導到資源變更流程,權限劃分和隔離需求復雜,無法滿足審計要求。
三、無法有效控制云成本。云服務商賬單數據離散,價格體系復雜,難以形成清晰的成本分析和資源效率監控。
面對以上企業存在的種種挑戰,如何通過多云策略科學應對?根據有孚網絡在多云管理領域的實施經驗,總結出以下方案:
1、 打造多級、多數據中心,可編程擴展的異構云納管Adaptor。構建異構納管適配平臺,統一納管企業的公有云、專有云和私有云以及數據中心和物理設備,屏蔽公有云、專有云和私有云的接口差異。
構造云管平臺的CMDB資源整合能力、資源全生命周期納管能力、統一管理模型和流程能力、高效跨平臺遷移能力,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2、面向IT運營的管理思想,讓IT服務化,運維服務具備業務價值。開放自服務平臺,并利用有孚網絡的PaaS和自動化運維能力,推升企業的運維交付能力。
構建云管平臺的自助化服務能力、工單流程驅動能力、統一用戶和租戶體系、安全監控合規審計能力和成本計費透明能力。
3、實踐DevOps理念,打造以業務和用戶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的自動化產品。靈活配置工作域和權限劃分,并提供詳盡的操作日志。
構造云管平臺適應微服務架構能力、自動化運維能力、API統一管理能力。
4、基于“復用”思維,平臺應具備PaaS軟件生態體系,跨系統交互協作。實時同步云費用,提供多維度賬單明細和優化分析。構造云管平臺的核心PaaS開發能力,并賦能各應用場景。
對企業而言,多云納管只是多云管理的第一步,實踐“IT服務化運營”理念才是企業運營過程中更優的應對思路。企業可以利用多云管理平臺,從IT運維到IT運營,從確保IT架構的安全、穩定、可靠,到提高用戶體驗、提升內部流轉效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ǜ俚臅r間管理機器,花更多的時間推動業務發展。
隨著企業上云節奏的加快,企業IT基礎設施架構越來越復雜,公有云、專有云、私有云等形態共存已呈司空見慣的態勢。通過有孚網絡的多云管理平臺,讓企業輕松掌控所屬的多云環境,以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云資源的使用效率,打造IT資源管理的閉環,推動企業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